某天美美地照鏡子,突然發現自己的牙齒變長,牙縫變大了牙齒變得容易敏感,按按牙齒發現有輕微的松動,這都是因為牙齦開始萎縮了。常常有人問:“牙齦萎縮怎么恢復?”下面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。
牙齦萎縮到底是啥?
正常來說,我們的牙齒被牙齦包裹,牙齦與外露牙齒的冠根比應該在1:2左右,但因為菌斑、牙石、炎癥、創傷等原因,就能造成牙齦萎縮,一般來說有2個表現:齦乳頭退縮形成黑三角、齦邊緣退縮牙根外漏。
牙齦萎縮分為生理性萎縮和病理性萎縮兩類,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或多或少發生萎縮,使牙根暴露,這種叫生理性萎縮,是不需治療的,但可以通過保健延緩。病理性萎縮主要由以下幾種原因導致:
1、炎癥性牙齦萎縮
齦緣部分存在異物(牙石)又長期得不到清理,細菌滋生刺激所致。這種萎縮較常見,主要是因為牙周炎導致牙周組織遭到破壞,牙槽骨吸收以后,附著在牙槽骨上的牙齦也就隨著向牙根方向萎縮,只發生于患有牙周炎的患者。
2、機械性牙齦萎縮
主要是由于牙刷不符合標準,方法不正確(如橫刷法),不良修復體等機械摩擦或壓迫牙齦,造成牙齦和牙槽骨退縮。多發生于一組牙或個別牙。
3、廢用性牙齦萎縮
主要由于牙齒沒有了咀嚼功能,牙周組織缺乏必要的功能刺激,長期處于廢用狀態,可使牙齦,牙槽骨吸收。此種牙齦萎縮就如同一個人長期臥床,不進行行走活動,肌肉就會發生萎縮,這是相同的道理。
4、早老性牙齦萎縮
和老年人生理性牙齦萎縮相似,大部分或全口牙齒的牙齦和牙槽骨發生萎縮,但多發生于較年輕的青年人。也就是說年輕人出現老年人牙齦萎縮的表現,所以稱為早老性牙齦萎縮。據較新的一項調查發現,年輕人過早的出現牙齦萎縮,認為是由于飲食或生活環境污染因素影響而導致牙齦萎縮(食物中含的激素、添加劑等)和藥物導致導致牙齦萎縮。
我們要知道牙齦萎縮怎么恢復?就先要了解一個叫“牙齦生物學距離”的神奇現象!
牙齦生物學距離——牙肉覆蓋在牙齒上較高邊緣始終會保持在2mm!
牙齦生物學距離會始終保持在2mm,那么我們就能得到一個結論,牙齦能否長回來其實與牙齦本身關系不大,而與骨頭有關,如果你的骨頭沒有退化,那牙齦就算是被切掉(一些口腔手術也會切掉牙齦),依然會頑強地重新長回來。反之,如果骨頭退化了,就算你沒有碰過牙齦,牙齦也會跟著骨頭往下退,繼續保持很神奇的2mm的生物學距離!所以牙齦萎縮的本質,其實是骨頭的退化問題!
所以骨頭如果沒有萎縮,在經過牙周炎治療后牙齦是會重新長回來的,反之,如果骨頭已經退化萎縮,那么牙齦就很難再回到原來的高度了!
牙齦再生術
對于大多數人來說,牙齦一旦發生萎縮就很難再生。但牙齦萎縮如果特別嚴重,特別難看,就沒有辦法了嗎?當然不是,我們決不能放棄治療,牙齦再生術,可以讓牙齦發芽生長!
牙齦再生術基本原理是在牙齦下方填充進材料,人工加高骨頭高度,讓牙齦重新沿填充物進行生長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這個治療效果跟自身的牙齒情況掛鉤。
以上就是關于牙齦萎縮怎么恢復的相關問題的介紹,擁有一口健康的口腔才能使自己較加具有競爭力,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!
